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

四月三週又兩天觀後感


*嚴重劇透,怕透者快按上一頁喔!

  4月3周又2天(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),IMDb:7.9 

  不免俗的介紹一下該片,該片曾在2007年第60屆坎城國際影展獲得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人獎,同年亦獲得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等獎項。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
  要說來頭很大嗎?笑,也許是因為對墮胎抱持接受的態度,所以在看該片時,反而最深刻的不是整片核心,而是發生在這短短一天中枝微的欺騙、罪責、冷漠。

  整片十分緊湊,不偏不倚地還原造成不幸的碎片,同樣也沒有多餘、煽情的音樂,重現人如何乾澀地面對時間流逝、面對他人,鏡頭也如同劇中他人就在旁邊觀看,冷漠不動,全劇瀰漫無法紓解、逃脫的壓抑,而不斷看到人們藉助抽煙。

  提些覺得很有感觸的細節。劇中懷孕的嘉碧塔,也許是為了自我保護,或是開脫?說謊或試圖隱瞞事實,以致牽連室友歐蒂莉亞,而後者對嘉碧塔的謊言一無所知,謊言從無惡意變成惡意。

  片中描寫性交易的部分十分恰好,並非直接拍攝,而先拍攝嘉碧塔心慌抽煙,然後回房去廁所開水,假裝在使用?直到歐蒂莉亞赤裸下身進入,不發一語,完全表現出不願面對的逃避。也許,有人會在此責怪祕醫趁弱欺人,或是嘉碧塔自私說謊,或悲嘆歐蒂莉亞交友不慎、太不小心等,確實,片中事後,原是朋友的兩人開始互相罪責,為自己開脫,又轉責怪介紹人,儘管對方也許只是單純好心。當遇到了不幸,究竟是誰的錯?祕醫不過是自私,而嘉碧塔也是自私;歐蒂莉亞熱心助人卻不小心,介紹人也是熱心助人卻不小心,但只是兩人受害搞得一身灰,就有權力責怪他人?並不是說自私是合理,不小心應該被原諒,而是面對不幸,可以片面地全盤歸罪於一人嗎?而我們以後又能為自己的自私、熱心卻不小心自我開脫嗎?

  到歐蒂莉亞赴宴一幕,男友顧慮的全是面子,卻任由歐蒂莉亞的學歷、父母擺在餐桌,拿來作伴飯話題。那幕的表現也十分棒,一個鏡頭到底,觀眾就如同桌邊一員,看著歐蒂莉亞被夾在人中,兩側直言指點。而當兩人總算能離開餐桌,男友追問何事,歐蒂莉亞說到墮胎,並反問若今天換成自己如何,男友開始避而不談,說不會發生等等,最後則在追問之下,心不甘情不願地說會娶她,這一切都被歐蒂莉亞看在眼中。我們能說這是誰的錯嗎?對他人的冷眼旁觀,以他人做話題,或是只想享樂、不想負責。歐蒂莉亞是孤獨一人的來,孤獨一人的回去。

  我們有人能幫忙嗎?我們願意幫忙嗎?

  嘉碧塔墮胎表現出人如何熱心而被牽累;赴宴一景則表現出人不願負責,不想被拖累。沒有人可以承擔、幫助,只有孤單一人面對。

  當歐蒂莉亞回到旅館,旅館正舉辦喜宴;心急的歐蒂莉亞,對比散漫談笑的人員,都表現出反差。雖然看到胎兒的一幕,有人說怵目驚心,不過我還是覺得,不直拍比較能造成恐懼,當歐蒂莉亞想觸碰,卻響起旅館電話的那一刻,是我覺得最有感覺的時候,但看到了令人膽顫的真面目後,就覺得不太可怕……看到彷彿沒進入狀況的嘉碧塔,歐蒂莉亞只能獨自一人帶著死胎出外丟棄,寒冷無光的街道,彷彿無處可逃,四面壓迫。

  最後歐蒂莉亞回到旅館,卻到處找不到嘉碧塔,一整天下來為嘉碧塔擔心、奔走、看人臉色、宴會遲到、跟男友吵架,甚至出賣身體,最終著急著找剛墮完胎的病人,結果只是肚子餓想吃飯。不管如何,人還是要活著,我想,也許有人會說嘉碧塔宛如墮胎的不是自己,毫不相干一樣,但我想人還是要活著,沒有大哭憂鬱、想自殺難道有錯嗎?

  當嘉碧塔問起胎兒,歐蒂莉亞說了「永遠不要再談這事,好嗎?」,也許是無法面對、無法承擔,也許是事後再說也沒有意義,這讓我想起之前祕醫離去兩人在房裡談起是誰的錯,最後也說「現在說這些已沒意義」,而當歐蒂莉亞質問男友時,他也回說「這有什麼好想的?」,「如果你沒懷孕,我不覺得這有什麼好談的」。人在事前沒有思考可能的後果,斷定那不可能,而當事後,卻又沒人能承擔,也無力反省。但,真的不會有下次?真的遺忘、不談就沒事了嗎?

  回到整片圍繞的主題墮胎,沒有人問過胎兒要不要被生下來,也無人能問願不願意死去,人只是自私,不願或無力承擔當初沒有「想」的後果,自私地無避孕作愛,又自私地墮胎。

  看完本片,我們真的還能若無其事地繼續宣稱「自私無罪」嗎?我們又真的能夠負責,能夠承擔自私、不小心的後果嗎?

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

浮士德(1994)觀後感

*本文含有很多個人觀感,可能引起愛好者不快。

  浮士德(Faust),IMDb:7.5

  為斯凡克梅耶(Jan Svankmajer)於1994年所拍攝,改拍同名原作的現代劇。就如同原子映象官方部落格所述,斯凡克梅耶是位黑色幽默大師,而僅看此片的我,除此以外,不能同意更多。

  在本片中可以看到紙薄的耶穌、手動的閃電、拼裝的木偶天使、藏在人中的惡魔、自願套上繩鎖成為粗操木偶博取觀眾歡笑的主角,徹底運用傀儡戲的特點,組合幽默又諷刺的舞台效果。不僅揭露神魔的遮羞布,也同時對一般以為的日常美好塗染糞土,廁所是幻想與現實的通口,大嘴咀嚼骯髒腐朽的食物,老舊戲服底下被生理反應控制的肉慾……不一一詳提。但,若想要為本片說上更多,看完只覺得完全不滿足。

  什麼地方不滿足呢?不是說缺乏劇情張力、暗示等,但是回顧相似題材的作品,只能說面對太多枝節戲法,卻看不到除了毀壞腐朽以外的其他內容。當然這也許只是一人偏頗之見,光只有前段辭彙堆積,無法說明什麼,以下便提及感到遺憾的細節。

  開頭便逐漸遍布非日常入侵日常的預兆,十分有趣,諸如一手抱孩子一手拖人偶的婦人,只因在不該出現地點就能擾亂日常的黑雞,麵包裡挖出空無一物的雞蛋等,很多地方似乎是將連續的影像剪去中間連貫的部份,達到跳躍、時間異常的氣氛,而且極富象徵性,這些都十分的好,但也許導演實在是熱愛驚悚效果?喜歡不斷穿插異常情景,而有時候似乎有些過量,且看不出除了獵奇以外,還有何種意義……甚至會成為雜訊,也許對一般觀眾會有震撼效果,但對於在下這種重口味的獵奇愛好者,只會有「阿,又來了,什麼時候結束阿?」這種感覺,例如片中一位戀屍拾荒者,除了引導劇情,最後讓人知道「阿,又是個無限Loop」,若要牽強附會說,這表現人因私慾把他人作為物品看待,呃,就會覺得實在有比此種更好的呈現方式,人私慾的可怕不是在夢境、劇場中,是在習以為常的日常,我們以為安全的世界,這樣的批判性才夠有張力,與讓人感同身受吧。這絕對不是題材的限制,而是如何去真正結合現實與魔幻,而不只是拼湊,更讓日常習慣變得異常,才更能表現出此種題材的優勢吧?

  同樣,對於很多可以更深描寫的點,也覺得力度欠缺,如上帝與惡魔的描寫,也許是在下偏頗了,不過更覺得英格瑪柏格曼在《芬妮與亞歷山大》一片中,那樣的傀儡上帝更強而有力。也許是對反覆的滾頭有點厭煩ORZ,但滿喜歡魔鬼的形象,就如同另一個自己,笑。

  再者,對於片中一再玩弄食物與貶低赤裸情慾,看了只有感覺「恩,是阿,生理動物本能嘛,那你想說什麼?」,只能說幽默十足,內容不足?當然也許是在下愚鈍,看不出有什麼意涵在,只感覺就像玩泥巴的孩子,把泥巴搓成糞便的樣子,然後丟到你身上,便指著你說,「便便、便便」,這就是我看時無言的感覺。

  還有非常遺憾的是,浮士德十分精采的是人對於知與慾的無限追求,但在該片中除了主角唸台詞,或是跟惡魔鬥嘴,說你也不比我聰明,喔,對於知識的部份好像就沒什麼描述了?這算是另一種的惡魔式嘲笑嗎?知識的無價值,沒有人能知道「知識」,變成無用的知識,恩,好像看該片從頭到尾在破壞,戳破上帝、打爛天使,食物變糞土,情慾剩獸慾,人類變傀儡或屍體,就這樣?其實我也不用特別看片子,去看自殺者的遺書,可以更強烈感受到世界的虛無感吧……

  人變成傀儡這點,唉,算是本片重點?但也看得我疲乏,人因慾而變成傀儡,甚至沒有上帝惡魔來為人類開脫,是他人、社會、大眾的魁儡,可是仍覺得表現不夠,尤其是中間戲弄惡魔一段,讓在下覺得充滿雜訊,人變成傀儡最可怕的不是意識到的,而是無意識的,甚至把他人也變成傀儡,但在片中真的著墨於其他,呃,戲劇張力?太多,導致要點模糊,真讓人難以有什麼感觸,不斷被打斷,變得剩下「喔,好熱鬧阿」。

  最後以空車結尾,也許是太在意料之內,還是老套了什麼,只覺得這一點都不夠惡魔阿!當然也許是個人偏好,但我覺得年輕人或老婦人無心撞車,或是因臨產匆忙而撞車,都比空車更感受到生命價值的衝突、諷刺,空車只會覺得像是惡作劇或是無原因,就僅是如此,離身處在「安全」現實的我們太遙遠,無法被震憾啊!

  「影迷有兩種,一種是從來沒有聽過斯凡克梅耶,一種是看過他的作品並知道自己遇到了天才。~New Yorker」——引用自原子映象官方部落格。

  唉,不是我毒舌,而是天才要以天才的標準評價,對吧!此片還是有很多優點啦,如果喜歡魔幻性質的黑色幽默,那也許很喜歡本片吧?但看完此片後,再看《隱藏攝影機》,就覺得後者真是洗鍊而有力多了,嘆氣。

《嫌疑犯X的獻身》讀後感

*本文嚴重劇透,怕透者趕快按上一頁喔!


  「只剩愛情了,還會有真愛嗎?」

  

  上面是一個礦泉水廣告,不過,想引用的重點只有一句,笑。但這跟偵探小說有什麼關係?

  《嫌疑犯X的獻身》是我與東野圭吾小說的第一次接觸,是因為在網路上瀏覽評價,很多讀者選作看完最震撼的偵探小說之一,自己也不免俗,帶著期待與好奇開始看了起來,但看完後卻有點惘然失落。

  起先十分期待,想說最大的黑幕總不會是……石神為了讓心上人不得不與自己綁在一起,或至少讓對方記住自己,很合邏輯地算計下套?即,一切都是石神策劃,也許會出人命不在預料中?或其實當初富堅尚未死透之類。也許比較俗套,就些人心險惡的猜測,汗顏。後來看到應該要震撼的轉折,其實也隱約想過,因為一再描述少了個人,只是當時單純認為,如果能藏好一具屍體,為什麼要再弄一個這樣,就沒想了,所以也沒多大震撼,雖然對於犯案與追緝手法還是萬分佩服,畢竟,像我這種一般人,真遇上這種事,應該直接舉手投降了吧。但越看下去,卻對於偵探,甚至其他人所認為的「愛」,感到疑惑。這真的是愛嗎?

  書中也提及石神如何「愛」上靖子,但看到那段,卻只想起,「只剩愛情了,還會有真愛嗎?」

 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不被世界需要,同時也不需要世界,感到生命的無意義、無價值,而沒有活下去的堅持,這時突發的愛情,到底是什麼?也許有人會說,石神還有數學阿,可是數學對石神來說是不需要外在世界,只在心中也能自我滿足,這樣算是有嗎?曾經自己也沒有任何活下去的動力,不是說覺得社會不好、他人不好,也認可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,可這都不足以帶給我「活下去的價值」,輕易就被疑問擊倒。如果對我而言,最快樂的事就是作夢、在腦中想像,那我完全不需外在世界,我又為何要活著浪費地球資源?一個簡單的賭徒論證,如果死後有靈魂,那我死了也可以繼續想自己的,不需要浪費資源,十分好;如果死後沒有靈魂,我也不用再為是否對世界有貢獻煩惱,或是要如何支持生活,也很好,因此選擇死,非常合理。但若我將生命的價值本能、直覺地交與他者,也許是人,也許是某個理念、宗教,或是國家組織,也許被稱為「愛神、愛國、愛人」,但我真能如此肯定接受嗎?對此十分擔憂。

  曾讀《逃避自由》一書,其中提到逃避的心理機構,當人感受到「自由」的重擔,無法忍受與外界分離的孤獨,與自我面對他者的不重要,人是脆弱地可以服從非理性,就如二戰時期法西斯主義盛行。在無法肯定自身價值時,非理性地屈從他者,不管名之為愛國、愛神、愛人……這是真的「愛」嗎?而在此書結尾給了回應,「筆者所指的愛心,不是把自己融化在另一個人裡,也不是佔有他人,而是自發地肯定他人。以保留自己為依據,來把自己與他人合唯一體。……同樣地,一切自發性行為均不例外,無論是感官愉快的實現,或是參加社會的政治生活,一個人都必須肯定自我,而同時又與人類及自然,合而為一。」簡要地說,並不是因為自身缺乏肯定而依賴他者,而是充滿自我價值與肯定,更進一步肯定他者。

  並不是要說石神沒有愛,只在利用靖子,而是想問這樣的愛,是真愛嗎?是我們可以肯定接受的嗎?也許石神的行為恰好較符合社會一般對愛的認知,如果讓其肯定的是恐怖主義呢?可以很合理地為真神犧牲無辜人嗎?

  也許有人會認為佛洛姆的愛過於理想,現實中的愛就是這樣非理性又危險,也許實然呈現如此,但是我們就能不經檢討地行為,並聲稱此為合理嗎?思想家讓我們看到社會的可能,人類的可能,如果就只停於如此的「愛」,那愛也就僅止於此了。

  另一點略感茫然的是偵探與警官的選擇,當我了解到自己朋友僅剩的價值所在,我會如此輕易地在他面前破壞嗎?為什麼認為靖子應該去自首?她還是個孩子的母親,就算她被放棄,僅剩贖罪的價值,那孩子也該被放棄嗎?不知道。做為讀者也許可以旁觀說少女也罪有應得,但警官並沒有推想到吧?為什麼也能如此堅定心中的「正義」,讓人不解。

  還是人在神武推斷的時候,總是不自覺地犧牲他人呢?

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

日語學習筆記

日語教學BLOG
http://blog.xuite.net/jerrychen1103/blog

五十音音韻表
http://h84473111.myweb.hinet.net/TACR/jp.htm

簡單日語發音教學
http://www.rthk.org.hk/elearning/gogojapan/map.htm
不過內容說粵語……

微軟日語輸入法教學
http://twbbs.net.tw/2729631.html

期待與待看筆記

2009/8/17

遊戲
暗黑破壞神三——遙遙無期
海貓鳴泣之時散——遙望中文化

電影
撒旦的情與慾——2009/11/06
奪魂鋸6——2009/10/30

待看的電影筆記:
藍色恐懼
白絲帶
火線交錯
華氏911
發條橘子
戰地琴人
現代啟示錄
影武者
黑色追緝令
穆荷蘭大道
橡皮頭
現代啟示錄

減肥筆記

目前已瘦7公斤,算得上慢吧,不過卻覺得很自然就能減下來,而且深覺以後一直如此飲食也很好!

因為天性懶散,所以不喜歡運動,對於運動也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……但,發現真的控制飲食很重要,少吃的效果可能遠大於多動。

以下是發現很有用的減肥方法:

一、多喝水,飯前喝水,飯後也可以喝水,也可以分辨是嘴饞,還是真的餓了。

二、拒絕有糖飲料,只喝無糖茶或是零脂鮮奶(後者是因為喝了後很滿足)。

三、不必刻意節食,但是少吃甜食,嘴饞可以吃7-11的蒟蒻乾。

四、多吃蔬菜,少吃肉、澱粉,拒絕油炸,或是過多加工食品,很簡單的方法就是常吃生菜沙拉。現在是天天吃subway每日特餐,熱量不會比較低,但是菜很多,可以吃得飽飽的,比起高熱量低營養的麥當勞好多了!(吃subway也是有要點,不要加特餐,不要油醋,如果能的話甚至不要醬與起司)

五、不要吃冰,一是因為冰品往往都只是熱量,第二是因為吃冰容易增加腹部脂肪,據說是因為子宮自我保護的關係。

六、吃完東西後不可以馬上睡覺!最好睡前五小時都不要吃有熱量的食物。

七、吃滷味不要吃麵、冬粉,純吃燙青菜就可以很飽了!

八、心情煩悶、毛燥的時候,去踩踏步機,可以有效改善心情!

九、睡不著抬腿、仰臥起坐、剪刀腳等,運動一下後,可以幫助睡眠。

十、當然每天計算自己吃的熱量也是很重要囉,最好在一千左右,不會太少讓自己沒營養,也不要吃太多變成脂肪。

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

做女人真的很不容易!

*本文僅是無聊的抱怨文……


  做人很不容易,做女人……真的很不容易!

  至今,都有一種「天阿~這些女人怎麼活下來的!?」的吶喊在心理迴盪……

身材不容易
  參考某位從62瘦到43的瘦身大師的BLOG,不僅是入口要忌,空閑要動,連站姿坐姿等都影響身形,好累阿。
  而且……160公分43公斤,難怪有人說165應該45,換算168應該……暈,不指望了。
  
保養不容易
  拿起專櫃小姐給的順序說明,卸妝洗臉化妝水精華液乳液敷容收斂水面霜眼霜隔離霜……程序怎麼這麼多,不僅要記順序、使用方式、用量,連怎麼抹在臉上也有講究,總覺可以出考卷了。
  現在每日早上擦七樣,晚上卸妝洗臉後擦五樣都覺得好暈……

化粧不容易
  當然遠比保養更多雜項……
  現在出門上面奮戰完,開始上底妝,然後是跟眼皮搏鬥,幸運的話,半小時內可以貼出雙眼皮,不幸的話……暈。
  雙眼皮貼完,眼線、眼影、睫毛夾、睫毛膏,甚至假睫毛,倒,而且到現在都還不會畫所謂的自然妝。
  然後腮紅修容唇蜜……還沒完,還要跟毛躁躁的頭髮抗戰,唉。

穿著不容易
  衣服少,出門自然無需煩心,因為沒幾件可挑,但是!
  穿高跟鞋真的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痛,為什麼有女人能穿高跟鞋跑步?為什麼有女人能穿高跟鞋跳舞??天阿!
  記得聽人轉述,每個女人腳上都會留下高跟鞋的痕跡,深感認同,已經起水泡、破皮、結疤、長繭,都來過一遍了,可是還是好痛阿,暈。


  天阿,女人到底是什麼生物?怎樣的生態?不能理解阿!哀號。





  拍肩,嘆氣,「哀號完還是要生活的阿,孩子。」

筆記起點

  記得幼時聞曾國藩書日知錄,想過也試圖留下些什麼,但,不久便中斷了。
  將紛雜的思想,擠壓到已界定位置的一字一辭十分困難,最後殘餘下來,也許只如斷簡殘篇,要考古般的猜測推斷,才能從單字中挖掘一點點意義。

  這情況到高中,開始遺忘的時候,因為新的因素混入,文字反而變成奇怪的阻隔,斷裂當下與過往,每每看到概念上自我留下的痕跡,就冒出混淆背叛、莫名奇妙、陌生、遺棄的怪感受,不僅沒有達到任何連接,反讓人噁心欲逃。
  之後就如此以自我厭惡逃亡,否認記憶、感受,甚至是自我,不做檢視,以麻木為理所當然,消極的把自身拋到社會期望、主流價值集叢,我曾是如此地以為我就能一直這樣活下去,一直到突然被虛無感擊垮,這樣的活與死無異,一年、兩年、十年、三十年與猝死有差別嗎?沒有任何事物讓我想要,感受到價值勝過於死,看得出「我存在」的。

  也許,這又是一個無明的輪迴,此刻,試圖去強記什麼,但什麼又馬上變成錯的、假的、無價值的,被新的真所顛覆,但我「要」如此做,這是我要的,這樣我才能在夾縫中推出一點空間,至少,我想不到別的更好的辦法。

  而此處這些文字,也如上所述,不過是極端自我中心地讓我能夠活下去,能夠自我感覺良好的產品,無法確保有任何的普遍性、客觀價值。這並不是要為未檢視、非理性開脫,而在我粗識哲學系的兩年,感受到自身並沒有理性主義所要求良好品德——無利益關懷的理性。一直以來,我感受到的真,無法脫離狹小的主觀經驗,變成純粹的概念數據,不管是談論神、社會結構、倫理道德等等,離開過往總總經驗——如算數般的分析概念,或是以科學精神來討論社會現象等——便失去了當真的能力,沒有確信的感受,無法做有意義的評斷。而我所視之為真的,脫離不了目光短淺、主觀、時限性,也許剛感受事情如何,下一秒又被新的感受翻轉,在此,我甚至只能用感受去描述這種真的出現,就是因為它是如此有限。

  但需要區辨的是,儘管留下的文字也許毫無意義,我也要試圖書寫,讓自己從曖昧模糊中強行定型,這樣才不會僅是停於妄想,而有「真」的可能吧?即使只在此刻也好。

脫「宅」計畫

  此處欲脫的「宅」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宅,無論是指ACGN愛好者,還是泛家裡蹲。此處所用之意,是十分自我的用法,逃離自我妄想、無感而不行動、被動地等著被改變。
  雖然以下所列的實行細項,不一定能夠達到什麼有效,或稱得上有客觀價值的成果,但,「我要改變」與毫不行動是不同的,儘管也許我所做所為也仍是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照本宣科,而根本稱不上有「我」之處,但我並非是要讓自己更社會化,或更如何地符合社會期待,以讓自己看似充滿價值,而很基本地,只是想要活下去。我無法活在一個與我自身毫無關係的處境中,我必須主動的與週遭互動,去感受到有「存在」,而不是遙遠的概念,也許,這樣才能有可活著的環境,不然無價值、無意義、無因由所產生的焦慮與不安讓人窒息,使我可笑的誤感受為了「活」反應該「死」,反應該逃離週遭。
  我無法知道、確保未來如何,但希望被自己拉扯出在某一時段中的初衷,以警醒自己。

  廢話好多XD,汗。

  一、開學前瘦到55KG,然後可以獎勵一條短褲。
  二、寫BLOG,要練習把未顯、未定型的想像從自己拉離,變成可被評價的他者。
  三、讀書計畫,沒事無聊就讀書!
    書單:存在與時間、存在與虛無;一二戰史;雪國、腦隨地獄、嫌疑犯X的獻身、占星術殺人魔法、白夜行、孤島奇案
  四、看書膩了就去踩踏步機!
  五、踩踏步機膩了就邊背五十音、單字!
  六、沒有明確目的,不准上網!
  //以下為要來的學期計畫?
  七、準備普考
  八、十二月瘦到50KG
  九、自學日文
  //一生的計畫??
  十、要改變自己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