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

風險比一比:債卷VS股票

甲、什麼是債卷
簡單的說就是投資人借錢給發行機構(如國家、公司),而發行機構在債卷到期時交還本金。
  A、按有無配息可粗分為:
    1、附息債卷,除了到期時的本金,還有票面上寫的配息,到期時往往歸還本金+利息。有固定利率、變動利率;單利、複利(錢滾錢)等差異。
    2、貼現債卷,沒有配息,在出售時直接將利息貼現,折價賣出,到期時只歸還票面金額。

  B、按發行單位可粗分成:
    1、國債:國家擔保發行的債卷,一般風險較低(違約的可能性低),主要考慮的風險是匯差。
    2、地方政府債:由國家的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卷,並不是該國國家擔保,因此,風險較高(例如美國的地方政府債是會違約的,很多有錢人買是為了避稅)。
    3、公司債:公司發行的債卷,風險一般是參考信用評等公司(S&P、Moody)來判斷該公司的違約率。
    風險:國債<投資等級債卷(信用評等良好的公司債)<高收益債卷(違約率較高,或新興公司的債卷)

  注意:各種債卷都有信用評等,包含新興市場國家,各信評公司分級表在此
  要BBB以上,才較有保障。並且,信用評等僅代表信評公司之意見,並不具有法律責任,仍然要自行注意該公司或國家經濟動向。

  C、按償還期間可分:
    1、短期:1~5年
    2、中期:6~12年
    3、長期:12年以上
    風險:短期<中期<長期

乙、債卷的特點
  一、擁有優先求償權,簡單說就是可以比股票先拿錢。相對股票,獲益較穩定。
  二、抗通膨債卷,則本金與CPI(消費者物價指數)綁定,通膨的時候本金會增加,通縮則減少,如TIPS。
  三、資產抵押證卷ABS、不動產抵押證卷MBS也是一種債卷,風險與抵押之資產品質成正相關。

丙、注意要點:
  A、債卷的到期收益率是與債卷市面價格負相關。
  不管是附息或貼現債卷,到期所能得到的收益都是寫死在票面上(配息或本金計算方式是寫死在票面上),因此買入價格越低,收益越高(假設沒有違約)。
  而股票的股利股息是按公司每季盈餘計算,並不與股票市價相關。因此,股票收益往往正比於市價波動(股價漲越高越好,代表市價差越大)。

  B、公司債與該公司股票波動往往是正相關。
  因為往往是不看好該公司,該公司股票會下跌,同樣的不看好該公司,也會擔心該公司會違約,因此,按照風險貼水(風險越高,報酬率應該更高),往往會有風險趨避者出售該公司債,讓該公司債價格下跌,該公司債就會變成風險高,收益高。因此,公司債與股票的風險往往是正相關的。

  C、做資產配置時,如要與股票避險,應投資違約率低的國家國債。
  如果是要分散風險,作多角化投資,應該要投資風險負相關的金融工具,而公司債與股票是正相關,且新興市場國債也往往與該國股票風險正相關,因為新興市場往往是外資投入看好該國發展,而會投入該國股市或是購買該國國債,而不看好發展、景氣則否,該國景氣差時,稅收減少,國債違約率也上升,而有類似公司債的情況。
  已開發國家往往因為政府稅收較固定,信用也較好,比較不受景氣影響,而當資金撤出股市往往就會流入已開發國家國債,當股票大跌時,往往國債會上漲。

丁、近況補充:
  一、有關歐美債務危機
  前陣子有歐債危機,如希臘、愛爾蘭,而現在美國也可能有債務危機,因為這些國家政府支出過多,如福利制度,或是為刺激景氣而對企業減稅,而短期內企業又未因減稅增加產值,導致收入減少,而逐漸增加政府赤字。
  因此,當景氣差時,過去國債往往是低違約率的保證,而會讓全球資金流入,但若國家的信用動搖,則未來就不一定風險與股市負相關。

  二、2012政治循環
  政治循環指每當大選來臨前,不管是美國或台灣,執政黨為了讓政績好看,往往會盡力讓股市一遍長紅。然而,最近各國紛紛面臨債務危機,2012年的政治循環過後,在網路上看到別人預期債股均會大跌,個人認為是有點可能……

  三、其它風險考量
  由於現在金融交易的頻繁,與金融商品的多樣性,在考量風險相關性時,也需要考慮:
    A、原物料,往往與供給與需求相關,即產地發生天災人禍就會漲,或是某地區或某工業需求增加也會漲,例如地震完後需要重建物資。
    B、房地產,房市與股市向來是投機客的最愛……與政府建設、都市化程度相關。
    C、匯差,與政府政策和央行升降息相關,往往升息就會有資金流入,因為代表緊縮性貨幣政策,市場上的貨幣會減少,而相對價值會提高;降息則代表寬鬆性貨幣政策,效果則相反。

就先整理到此……算是個人的心得筆記,如果有誤,歡迎指正與討論:P。

風險比一比:基金

甲、基金的特性
  一、可以跟著全球資金流動
  我們知道資金不可能一夜之間撤出市場,往往是在不同的地區或金融商品流動,當你因著資訊判斷某國或某區域將要發展,將會有資金流入,也可以跟著去做投資。

  二、專家操控資金
  然而,我們不一定懂該某哪支股票或該買哪些債卷,台股不說,外國更不用說,我們可能想投資印度,卻不知道印度有哪些股票,那些公司又在做什麼?也不一定有精力,全年盯著股市債市,而基金就是交給專業的經理人做操盤,幫我們選擇股債。

  三、加入龐大的資金流
  小散戶往往是跟著三大法人(自營商、外資、投信,也就是國內的基金)的漲跌尾巴,只能望風,很難自己衝鋒。小散戶資本也額小,承受力不大,賠一點就需要撤出。
而基金,就是無數購買基金的投資者的資本加總,交給某位經理人操盤,有足夠龐大的資本額,甚至可以自行炒作話題,例如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主動炒匯。

乙、基金簡單看
看基金時常會遇到三個數字:Beta指數、標準差、Sharpe指數。

  1、Beta指數(β)=該金融商品波動幅度/大盤(整體)波動幅度=該基金報酬率/整體市場報酬率。
  是個別風險與整體相關性的指標。為+代表正相關,大盤漲它也漲;為—代表負相關,大盤跌它反而漲。數字越大,代表風險越大,報酬率也越高。
  ex:Beta指數=+3,代表大盤漲,它漲三倍;大盤跌,它也跌三倍。

  2、標準差(σ),標準差代表歷來淨值與其平均淨值的差異大小。
  是風險大小的指標。越大,代表淨值波動越劇烈,風險較高;越小,代表淨值波動越平緩,風險較低。
  (公式在此

  3、夏普指數(Sharpe Ratio)=(該基金報酬率-無風險之證卷報酬率)/標準差≒報酬率/風險。
  是績效的指標。一般而言,數字越大越好,代表同樣風險時,該基金報酬率越高。

  注意:以上所有數值都是由過去統計計算得出,並不代表未來狀況,因此,要評估投資哪個基金,還是需要考慮全球經濟狀況。例如近來中國工資上漲,部份工場遷移到東南亞,而最近東南亞的相關基金也開始上漲,如印尼。

丙、風險大小
  A、依投資標的常見的可分:債卷、股票、平衡(股票與債卷都有)、貨幣、產業(特定的產業股票,如房地產、原物料、科技產業、醫療等)
  風險大小為:貨幣<債卷(國債)<債卷(公司債、新興市場債)<平衡<股票<產業

  注意:產業型基金在這幾種類型中風險是最高的!因為產業可能會遇到產業週期衰退,或是泡沫化,而一跌不起!例如,千囍年網路泡沫(dot-com bubble)。

  B、依投資區域來分:全球、區域(例如歐洲、亞洲、新興市場)、單一國家
  風險大小為:全球<區域<單一國家

丁、其他風險
  一、經理人的風險偏好
  由於經理人的薪水正比於績效,因此有些經理人會為了追求績效,而做高風險的投資!因為賠是賠投資者的錢,不會影響經理人底薪,而一賺經理人可能就能賺高額的績效獎金,因此,經理人的風險偏好十分重要!

  二、經理人更換
  因為操盤壓力,經理人可能在幾年內會變動,當更換經理人時,需要密切注意,可能會有績效變動。

  三、匯差
  許多境外基金(國外的基金)是由美元或當地貨幣計價,因此匯率也會影響收益。因此,在轉換時,也要注意計價貨幣的匯率。

戊、基金股類說明

簡單說:
A:手續費申購的時候收
B:手續費贖回的時候收
T:按月配息
1:年配息
2:配息滾入再投資

詳細說明:
http://camila.pixnet.net/blog/post/6928763

先筆記到此,如上述有誤,歡迎更正指教。

臉書社團怎麼加人?

發現似乎因為「加人入社團」不常使用,導致不少人跟我一樣,不太會加人,特此寫一篇圖文並茂的教學~

一、點選「邀請朋友加入社團」
寄件者 空白筆記


二、輸入姓名
寄件者 空白筆記


三、按「加」!
寄件者 空白筆記



Q:那如何找朋友的名字呢?

很簡單:
一、回到首頁!
寄件者 空白筆記


二、點「朋友」
寄件者 空白筆記


三、複製名字
寄件者 空白筆記

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

怠惰

  習慣是可怕的,習慣懶惰更是可怕的。

  當我不表達,逃避表達的壓力,就容易安逸於不表達中……ORZ結果居然一年多沒寫了,還是要好好整理手稿與文件檔……加油!Fight!

表達

  表達具有悲劇性,因為它注定無法完整完成它的使命。

  什麼是表達的判準?表達者內心所想表達的內容,一種心靈狀態。越符合表達者所想表達的內容,我們普遍上就越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表達。
  然而什麼是表達?各種符號,從臉部的表情、書寫的文字、肢體的動作,一個音符,或一抹顏色,它們都出現在時空中,帶有物理性質。凡是可溝通、可被他人感觀接受的,無一不是具有物理性質。

  然而物理性質的現象如何貼近、追逐,看不見、摸不著的心靈?

 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,心靈的狀態也可以化約為物理現象,諸如腦波、神經傳導等等,但表達之所以是表達,正是因為它是轉換的接口、昇華的橋樑,難道有人認為畫家的腦波圖與其畫作是同樣的嗎?

  儘管如此,心靈仍然要表達,因為若不表達,就容易在時間中褪色,被各種記憶淹沒,而表達出來的符號如紀錄,已經不再是心靈當初感受,變成他者,無法完整的重現,只能隨其蹤跡捕捉、追想當時的樣貌。

  當表達離開了心靈,它就不再擁有自己,變成被觀看、被檢視、被詮釋,可以被人任意想像,加諸內容的符號,甚至可能延展出連表達者也未想像的意涵。這一面好像是喪失了本質,背反了使命,但表達也只有被他人詮釋,甚至被表達者自己再詮釋時,它才是表達,不然只是無法獨自留存意義的物理現象,就像被當成中藥材的甲骨文,當無人再解讀時,就從文字變成花紋。

  表達唯一繼續存留意義的方法,就是違背最初的使命,最初的原意,才有辦法在不斷的解讀與再解讀中冒生意義,就像同個文字,意義在古代的脈絡與現今已大不相同,所有承載的意涵只有在時間中不斷的競爭,才有存留,但也只有如此,它逝去的原意才會被不斷追朔,再詮釋、再解讀,留下的痕跡才不至毫無意義。

  再忠誠的表達,也只能以違反,存留原意的蹤跡,達成使命。

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

四月三週又兩天觀後感


*嚴重劇透,怕透者快按上一頁喔!

  4月3周又2天(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),IMDb:7.9 

  不免俗的介紹一下該片,該片曾在2007年第60屆坎城國際影展獲得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人獎,同年亦獲得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等獎項。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
  要說來頭很大嗎?笑,也許是因為對墮胎抱持接受的態度,所以在看該片時,反而最深刻的不是整片核心,而是發生在這短短一天中枝微的欺騙、罪責、冷漠。

  整片十分緊湊,不偏不倚地還原造成不幸的碎片,同樣也沒有多餘、煽情的音樂,重現人如何乾澀地面對時間流逝、面對他人,鏡頭也如同劇中他人就在旁邊觀看,冷漠不動,全劇瀰漫無法紓解、逃脫的壓抑,而不斷看到人們藉助抽煙。

  提些覺得很有感觸的細節。劇中懷孕的嘉碧塔,也許是為了自我保護,或是開脫?說謊或試圖隱瞞事實,以致牽連室友歐蒂莉亞,而後者對嘉碧塔的謊言一無所知,謊言從無惡意變成惡意。

  片中描寫性交易的部分十分恰好,並非直接拍攝,而先拍攝嘉碧塔心慌抽煙,然後回房去廁所開水,假裝在使用?直到歐蒂莉亞赤裸下身進入,不發一語,完全表現出不願面對的逃避。也許,有人會在此責怪祕醫趁弱欺人,或是嘉碧塔自私說謊,或悲嘆歐蒂莉亞交友不慎、太不小心等,確實,片中事後,原是朋友的兩人開始互相罪責,為自己開脫,又轉責怪介紹人,儘管對方也許只是單純好心。當遇到了不幸,究竟是誰的錯?祕醫不過是自私,而嘉碧塔也是自私;歐蒂莉亞熱心助人卻不小心,介紹人也是熱心助人卻不小心,但只是兩人受害搞得一身灰,就有權力責怪他人?並不是說自私是合理,不小心應該被原諒,而是面對不幸,可以片面地全盤歸罪於一人嗎?而我們以後又能為自己的自私、熱心卻不小心自我開脫嗎?

  到歐蒂莉亞赴宴一幕,男友顧慮的全是面子,卻任由歐蒂莉亞的學歷、父母擺在餐桌,拿來作伴飯話題。那幕的表現也十分棒,一個鏡頭到底,觀眾就如同桌邊一員,看著歐蒂莉亞被夾在人中,兩側直言指點。而當兩人總算能離開餐桌,男友追問何事,歐蒂莉亞說到墮胎,並反問若今天換成自己如何,男友開始避而不談,說不會發生等等,最後則在追問之下,心不甘情不願地說會娶她,這一切都被歐蒂莉亞看在眼中。我們能說這是誰的錯嗎?對他人的冷眼旁觀,以他人做話題,或是只想享樂、不想負責。歐蒂莉亞是孤獨一人的來,孤獨一人的回去。

  我們有人能幫忙嗎?我們願意幫忙嗎?

  嘉碧塔墮胎表現出人如何熱心而被牽累;赴宴一景則表現出人不願負責,不想被拖累。沒有人可以承擔、幫助,只有孤單一人面對。

  當歐蒂莉亞回到旅館,旅館正舉辦喜宴;心急的歐蒂莉亞,對比散漫談笑的人員,都表現出反差。雖然看到胎兒的一幕,有人說怵目驚心,不過我還是覺得,不直拍比較能造成恐懼,當歐蒂莉亞想觸碰,卻響起旅館電話的那一刻,是我覺得最有感覺的時候,但看到了令人膽顫的真面目後,就覺得不太可怕……看到彷彿沒進入狀況的嘉碧塔,歐蒂莉亞只能獨自一人帶著死胎出外丟棄,寒冷無光的街道,彷彿無處可逃,四面壓迫。

  最後歐蒂莉亞回到旅館,卻到處找不到嘉碧塔,一整天下來為嘉碧塔擔心、奔走、看人臉色、宴會遲到、跟男友吵架,甚至出賣身體,最終著急著找剛墮完胎的病人,結果只是肚子餓想吃飯。不管如何,人還是要活著,我想,也許有人會說嘉碧塔宛如墮胎的不是自己,毫不相干一樣,但我想人還是要活著,沒有大哭憂鬱、想自殺難道有錯嗎?

  當嘉碧塔問起胎兒,歐蒂莉亞說了「永遠不要再談這事,好嗎?」,也許是無法面對、無法承擔,也許是事後再說也沒有意義,這讓我想起之前祕醫離去兩人在房裡談起是誰的錯,最後也說「現在說這些已沒意義」,而當歐蒂莉亞質問男友時,他也回說「這有什麼好想的?」,「如果你沒懷孕,我不覺得這有什麼好談的」。人在事前沒有思考可能的後果,斷定那不可能,而當事後,卻又沒人能承擔,也無力反省。但,真的不會有下次?真的遺忘、不談就沒事了嗎?

  回到整片圍繞的主題墮胎,沒有人問過胎兒要不要被生下來,也無人能問願不願意死去,人只是自私,不願或無力承擔當初沒有「想」的後果,自私地無避孕作愛,又自私地墮胎。

  看完本片,我們真的還能若無其事地繼續宣稱「自私無罪」嗎?我們又真的能夠負責,能夠承擔自私、不小心的後果嗎?

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

浮士德(1994)觀後感

*本文含有很多個人觀感,可能引起愛好者不快。

  浮士德(Faust),IMDb:7.5

  為斯凡克梅耶(Jan Svankmajer)於1994年所拍攝,改拍同名原作的現代劇。就如同原子映象官方部落格所述,斯凡克梅耶是位黑色幽默大師,而僅看此片的我,除此以外,不能同意更多。

  在本片中可以看到紙薄的耶穌、手動的閃電、拼裝的木偶天使、藏在人中的惡魔、自願套上繩鎖成為粗操木偶博取觀眾歡笑的主角,徹底運用傀儡戲的特點,組合幽默又諷刺的舞台效果。不僅揭露神魔的遮羞布,也同時對一般以為的日常美好塗染糞土,廁所是幻想與現實的通口,大嘴咀嚼骯髒腐朽的食物,老舊戲服底下被生理反應控制的肉慾……不一一詳提。但,若想要為本片說上更多,看完只覺得完全不滿足。

  什麼地方不滿足呢?不是說缺乏劇情張力、暗示等,但是回顧相似題材的作品,只能說面對太多枝節戲法,卻看不到除了毀壞腐朽以外的其他內容。當然這也許只是一人偏頗之見,光只有前段辭彙堆積,無法說明什麼,以下便提及感到遺憾的細節。

  開頭便逐漸遍布非日常入侵日常的預兆,十分有趣,諸如一手抱孩子一手拖人偶的婦人,只因在不該出現地點就能擾亂日常的黑雞,麵包裡挖出空無一物的雞蛋等,很多地方似乎是將連續的影像剪去中間連貫的部份,達到跳躍、時間異常的氣氛,而且極富象徵性,這些都十分的好,但也許導演實在是熱愛驚悚效果?喜歡不斷穿插異常情景,而有時候似乎有些過量,且看不出除了獵奇以外,還有何種意義……甚至會成為雜訊,也許對一般觀眾會有震撼效果,但對於在下這種重口味的獵奇愛好者,只會有「阿,又來了,什麼時候結束阿?」這種感覺,例如片中一位戀屍拾荒者,除了引導劇情,最後讓人知道「阿,又是個無限Loop」,若要牽強附會說,這表現人因私慾把他人作為物品看待,呃,就會覺得實在有比此種更好的呈現方式,人私慾的可怕不是在夢境、劇場中,是在習以為常的日常,我們以為安全的世界,這樣的批判性才夠有張力,與讓人感同身受吧。這絕對不是題材的限制,而是如何去真正結合現實與魔幻,而不只是拼湊,更讓日常習慣變得異常,才更能表現出此種題材的優勢吧?

  同樣,對於很多可以更深描寫的點,也覺得力度欠缺,如上帝與惡魔的描寫,也許是在下偏頗了,不過更覺得英格瑪柏格曼在《芬妮與亞歷山大》一片中,那樣的傀儡上帝更強而有力。也許是對反覆的滾頭有點厭煩ORZ,但滿喜歡魔鬼的形象,就如同另一個自己,笑。

  再者,對於片中一再玩弄食物與貶低赤裸情慾,看了只有感覺「恩,是阿,生理動物本能嘛,那你想說什麼?」,只能說幽默十足,內容不足?當然也許是在下愚鈍,看不出有什麼意涵在,只感覺就像玩泥巴的孩子,把泥巴搓成糞便的樣子,然後丟到你身上,便指著你說,「便便、便便」,這就是我看時無言的感覺。

  還有非常遺憾的是,浮士德十分精采的是人對於知與慾的無限追求,但在該片中除了主角唸台詞,或是跟惡魔鬥嘴,說你也不比我聰明,喔,對於知識的部份好像就沒什麼描述了?這算是另一種的惡魔式嘲笑嗎?知識的無價值,沒有人能知道「知識」,變成無用的知識,恩,好像看該片從頭到尾在破壞,戳破上帝、打爛天使,食物變糞土,情慾剩獸慾,人類變傀儡或屍體,就這樣?其實我也不用特別看片子,去看自殺者的遺書,可以更強烈感受到世界的虛無感吧……

  人變成傀儡這點,唉,算是本片重點?但也看得我疲乏,人因慾而變成傀儡,甚至沒有上帝惡魔來為人類開脫,是他人、社會、大眾的魁儡,可是仍覺得表現不夠,尤其是中間戲弄惡魔一段,讓在下覺得充滿雜訊,人變成傀儡最可怕的不是意識到的,而是無意識的,甚至把他人也變成傀儡,但在片中真的著墨於其他,呃,戲劇張力?太多,導致要點模糊,真讓人難以有什麼感觸,不斷被打斷,變得剩下「喔,好熱鬧阿」。

  最後以空車結尾,也許是太在意料之內,還是老套了什麼,只覺得這一點都不夠惡魔阿!當然也許是個人偏好,但我覺得年輕人或老婦人無心撞車,或是因臨產匆忙而撞車,都比空車更感受到生命價值的衝突、諷刺,空車只會覺得像是惡作劇或是無原因,就僅是如此,離身處在「安全」現實的我們太遙遠,無法被震憾啊!

  「影迷有兩種,一種是從來沒有聽過斯凡克梅耶,一種是看過他的作品並知道自己遇到了天才。~New Yorker」——引用自原子映象官方部落格。

  唉,不是我毒舌,而是天才要以天才的標準評價,對吧!此片還是有很多優點啦,如果喜歡魔幻性質的黑色幽默,那也許很喜歡本片吧?但看完此片後,再看《隱藏攝影機》,就覺得後者真是洗鍊而有力多了,嘆氣。